资讯中心

激光焊接或成为增长率最快的应用市场

                           发表日期:2022-10-5

前些年基于光纤激光器的金属激光切割设备快速发展,到了2019年才放缓增长。如今很多企业寄望6KW甚至万瓦以上的设备再次撬动激光切割的新增长点。
以往多年里激光焊接并未引起重视,其中一个原因是激光焊接机的市场规模没有上来,一些从事激光焊接的企业规模都很难做大。但近几年,随着汽车、电池、光通信、电子制造、钣金等几个主要领域对激光焊接需求快速增加,激光焊接的市场规模悄悄上来了。据了解,至2020年全国激光焊接的市场规模约110亿元,在激光应用的份额占比稳步提升。

激光焊接的主要应用

激光用于焊接并不比切割晚,我国也有专业从事激光焊接的企业,早期以灯泵浦激光、YAG激光焊接为主,都是很传统的小功率激光焊,在模具、广告字、眼镜、珠宝首饰等几个领域有所应用,规模非常有限。
近些年,随着激光器功率的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逐渐开发了激光焊接应用场景,破除了原来激光焊接的技术瓶颈,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光纤激光的光斑比较小,本不适于焊接,但是厂商利用了振镜摆动光束原理以及摆动焊接头等技术,让光纤激光很好地实现焊接。

激光焊接或成为增长率最快的应用市场

激光焊接逐渐进入了国内的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汽车、光通信等高端行业,比如我国的一汽、奇瑞、广汽本田等都已采用自动化激光焊接产线;中车唐山机车、中车青岛四方机车也采用了千瓦级焊接技术;在动力电池方面就更多了,宁德时代、中航锂电、比亚迪、国轩等头部企业均大量用上了激光焊接设备。

激光焊接或成为增长率最快的应用市场

动力电池的激光焊接应该是近年最亮眼的焊接应用需求,对联赢激光、逸飞激光、大族新能源等企业有较大的推动。其次应该是汽车车身、零部件的焊接,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老牌车企众多,新车企不断涌现,拥有近百个汽车品牌,而且在汽车生产中激光焊接应用率还非常低,未来的空间仍然很大。再次就是消费电子的激光焊接应用,其中以手机制造和光通信相关的工艺空间较大。

激光焊接的潜力

激光焊接或成为增长率最快的应用市场

 自2018年以来,激光焊接应用市场的增速加快,年均超过30%,已经超越激光切割应用增速。一些激光器企业反馈的情况也是如此,比如锐科激光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焊接应用的激光器销量同比增长152%。
高功率焊接领域也开始逐渐使用国产光源,增长前景可观。在锂电制造、汽车制作、轨道交通、船舶制作等行业中,激光焊接作为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迎来了发展良机。随着国产激光器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大规模制造降成本的需要,国产光纤激光器替代进口的机会已经到来。
根据一般焊接应用,目前从1000瓦至4000瓦功率的需求是最大的,未来会在激光焊接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手持激光焊是用于1.5mm以下厚度金属件、不锈钢件焊接,1000瓦功率已经足够。在动力电池铝外壳、电机电芯、航空航天构件、汽车车身等焊接,4000瓦都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了。激光焊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增长率最快的激光应用领域,并且最终的发展潜力或比激光切割还大。

       
   
 

应用案例

  • 白车身焊接技术的再进化-远程激光焊接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汽车行业前进的动力,同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汽车产品。远程激光焊接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一种新型高效焊接技术,通过使用机器人控制激光进行扫描焊接,针对多点焊接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查看更多
  • 动力电池铝合金激光送丝熔焊

    铝合金由于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易加工等优势,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广泛应用。传统的铝合金焊接一般采用TIG焊或MIG焊工艺,这两种焊接方式能量密度较大,在焊接铝合金时虽然能获得更好的焊接接头,但仍然存在熔透能力差、焊接变形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新耐视开发的激光送丝钎熔焊焊接头—FA3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一焊接问题。

    查看更多
  • 汽车顶盖激光钎焊与电阻点焊对比

    目前,汽车顶盖与侧围主流连接方式有电阻点焊和激光钎焊两种。电阻点焊技术成熟,应用广泛,顶盖连接应用最多的就是这种方式。激光钎焊也称激光填丝钎焊,是在电弧钎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钎焊技术,具有外观好、速度快、结构简单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顶盖采用电阻点焊和激光钎焊的优势、劣势,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查看更多
  • 动力电池装机缺口增大,激光应用如何助推新能源厂商“提质增效”?

    在绿色环保的国家政策推动下,近年来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迅猛发展,交付数量逐年递增。 根据GGII统计,作为电动汽 […]

    查看更多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世界一流激光应用解决方案
坚持创新、专注、高效、共赢的合作理念
新耐视致力于激光应用发展,核心器件自主研发,解决设备进口卡脖子问题

获取报价